翻譯自 westcoastmusic / learningliftoff / lifehack
許多小孩會自然得被樂器的旋律與節奏吸引,有些成為後來的鋼琴家、吉他手或是鼓手。但即使不成為音樂家,學習樂器仍能為小孩帶來了不少的益處,甚至可說是敞開新世界的大門。音樂可以刺激腦部活動,而且跟音樂相關的腦部領域事實上也可運用在各種面向,尤其是邏輯認知的相關領域。
以下就來說說,學習樂器能夠幫助你哪些事吧?
對了,這些效果不只能套用在小孩,在成人身上也具有同樣效果喔。
學音樂增強學術表現
越來越多的實驗證實,彈奏樂器可以促進右腦多處活性化,建立嶄新的神經傳導路徑,串接原先各自分離的部位,提升多方面的學術表現。像是邏輯思維、創意發想、抑或是記憶力等等。
增強自信與責任感
「相信自己」是人生持續往前的一大關鍵。
在學習樂器的過程中,孩子會不斷經歷挑戰與挫折,若經過良好的引導,他們能體會成就感的得來不易以及如何在挫折中站起來。甚至他若能獨立完成挑戰,他的自信心與執行力將會大大提升,對未來的任何事情都將有莫大助益。
但要特別注意的是,這些都必須建立在,孩子願意「主動」去學習的前提上。因此若要鼓勵孩子學習樂器,就必須看他是否真心有興趣,以及協助他持續保持著這樣的興趣。在孩童遭受挫折時,應協助找尋問題,並引導回正確的路徑上,方能保持音樂對孩童的良性影響。
訓練紀律性與耐心,增強組織合作能力
在資訊爆炸的時代,對於新事物,人們顯得更沒耐心,孩子們也是一樣,這使他們不想再花太多心力來達成目標。然而,正因為如此,學習樂器可讓他們遠離過多的訊息,使他們專心在一件事情上,並藉此訓練出耐心。
此外,孩子會在上課與合奏中與他人建立聯繫,尤其是合奏,在該出現的時間點出現,並且與他人做出一起的動態層次,訓練他們的合作能力與紀律性。而且效率比花費的時間更加重要,為了趕上合奏或是練團,孩子們必須去探索、學習正確的練習方式,並且組織練習計畫,這樣的行為將增強他們的規劃能力。
研究證實,經過團體音樂訓練的孩子,相較於沒有經歷的孩子,展現出較強的合作性、向心力、社會性。在合作的過程中,孩子們會學習如何表達自身的感受,並且尊重他人,給予適當的空間。此外,像是一起創作/練習歌曲這樣的共同目標,也能讓孩子們學會合作的重要性,品嚐合作的成就感。
即使不是學習樂器,音樂仍然對嬰幼兒有不少的益處。研究結果顯示,參與親子音樂互動的孩童更容易對父母笑,並更容易對父母敞開心胸,也能在練習表達的過程中,學會良好的溝通方式。
相關論文:https://www.sciencedaily.com/releases/2012/05/120509123653.htm
學音樂減少心靈壓力
根據美國NCBI的研究,聆聽喜愛的音樂,彈奏喜愛的樂器,有助於控制可體松(cortisol)的分泌。可體松又稱為「皮質醇」,原先跟腎上腺素一樣,適當分泌有助於面對壓力保持清醒,但分泌過多則會導致焦慮、緊張,甚至是憂鬱。而且正如剛剛所說,我們活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,繁忙的生活腳步以及持續接收訊息容易使我們感受到焦慮,學習樂器可以使我們暫時遠離所謂的「日常」,並下意識藉由創造、進步、愉悅等正面感受減少我們的心靈壓力。
強化呼吸系統
在學習吹奏樂器或歌唱的過程中,學生總是需要練習「呼吸」,來學會正確的出氣或發聲,長時間下來將對呼吸系統有非常好的影響。目前針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英語: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。簡稱COPD)患者也常採用唱歌或是吹奏樂器等方式來治療,不過要注意的是,過度用氣反而會導致血壓升高或焦慮等問題喔!
協助對情緒的認知
「音樂,是人類情緒的一種模擬。」
學習音樂的最大好處之一,就是增強情緒管理能力。因為好的音樂總是包含各種精細描繪的情感表現,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,將暴露在這樣的情緒中,使他們早一步認識所謂的「喜悅」「難過」「痛苦」「快樂」..等各種情緒,早一步認識,早一步學習與這些情緒相處,早一步學會使用正確的表達方式。NCBI指出,即使是擁有聽覺障礙需使用助聽器的孩童,在音樂訓練的中後期,聽覺上對於講者情緒的認知都有明顯的進步。
對文化與歷史的薰陶
音樂往往展現了當時的社會風氣,因此某方面來說,若要深入學習音樂或是將某時期音樂做得更好,就要去了解當時的歷史文化,這點來說,不論你今天是學習古典音樂、藍調音樂還是金屬音樂都一樣。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幫學生上課時都會詢問「你在演奏的是什麼故事呢?」「你知道他們這首是在講什麼嗎?」來促使他們探索音樂背後的完整故事。
結語
學音樂對孩子是非常有益的,除了對行為表現有正面影響,也能帶來更多心靈的平靜。但要特別注意的是,這些,都必須建立在「孩子自願去學習音樂」,因此千萬不要為了學而學,否則將會是揠苗助長,原有的益處全部變成無形壓力。但如果你的孩子被音樂的美好所吸引,那就非常值得坐下來好好討論了。